記者記錄海港同濟女足參加女乙過程:邊比賽邊訓練邊復習

虎撲02月14日訊 《東方體育日報》記者劉聞超發文記錄了上海海港同濟大學女足參與去年12月女乙聯賽的全過程。剛剛奪得亞洲杯冠軍的這支中國女足陣中,

大老爺娛樂城

有四位姑娘畢業于同濟大學,分別是李佳悅、趙麗娜、張馨以及楊莉娜。而在她們身后,更年輕的一批“小師妹”同樣正于校園內揮灑汗水,那就是去年12月剛剛成立的上海海港同濟女子足球隊。身在大學校園,敢于追求、敢于夢想,是每個人共有的。首度參賽的海港同濟女足,有別于傳統職業隊或社會隊伍的選材方式,都是經由每年報考進入同濟大學的學生球員組成。同濟大學國際足球學院設立女足隊伍對外招生,到去年為止是第三年,將興趣與學業相結合,如今不再只是想象中的畫面。“沒有訓練和比賽的時候,

雷神之鎚試玩

我們就在宿舍里復習功課,有時候大家也會聚到一起看一看對手的錄像,在賽區的時候是兩人一間房,生活狀態也和在學校宿舍差不多。”張天嬌告訴記者。同為2001年出生的門將季杰表示,她們這幾個大三的學生,還面臨著考研的挑戰,因此自己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之余,也會為這個目標去努力準備。最近幾天,大家依然在“焦急”地等待著各自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。除了自己踢球,學校方面還安排有意愿的隊員們進行裁判員課程的學習,某種程度上而言,也是對整個足球產業中的全方位人才培養做了鋪墊。海港同濟女足陣中,就有幾名隊員對此頗有興趣,并且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課程。“希望能夠多參加一些裁判方面的課程或者活動。裁判員相關的知識,其實和踢球也是相關的,更熟悉判罰、熟悉規則也對踢球有幫助。”門將季杰說。又要比賽,又要復習和參與不同的課程,這樣的生活緊湊且不失挑戰。那么,會覺得累嗎?對于這個問題,隊長曹嘉儀給出了可能是最符合年輕一代的答案:“就像是一個個關卡,我們就像在不斷闖關一樣,一步步去完成。壓力越多,動力也就越大,無論是踢球還是學習,這樣的節奏也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效率。接手球隊一年里,海港同濟女足主帥吳兵,一直有個直觀的感受:“大學生球員,學習能力比較強,進步也快。”這一點,在去年年底的女乙聯賽中就被充分展現出來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,上賽季女乙聯賽直到12月才開打,比賽分為社會組和校園組,其中社會組的隊伍更偏向專業層面一些,而海港同濟女足屬于校園組“編制”。從足球技術的基礎而言,校園組的隊伍普遍要弱一些,不過每周五次的訓練課,姑娘們總是全情投入。一方面是喜歡,用吳兵的話說就是:“都不用教練管著,她們自己就愿意跑。”另一方面,則是她們明白,既然做了一件事,就想要做好,

信用版

一如在學業上一樣。對手實力不俗之外,海港同濟女足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密集的賽程。由于聯賽開打較晚,賽程整體被進一步壓縮,平均兩天就要進行一場比賽,球員們的賽后恢復和傷病控防就成了大問題。事實上,在前幾場比賽打完后,三條線都有球員出現肌肉方面的傷病,教練組和醫務組通過輪換和不同的恢復手段幫助大家克服,而所有隊員也都不曾打退堂鼓,硬是把比賽扛了下來。“比賽結束后,隊醫就給我們做冰療和按摩,偶爾有空的時候,我們也會去健身房做點小力量訓練保持一下.大家都很努力,就想著第一次參賽,

GB電子

一定要堅持到底,為球隊和學院打出自身的精神面貌。”張天嬌說。隨著最后一場比賽中5比0戰勝北京國安首體院,首次征戰女乙聯賽的海港同濟女足,以3勝1平2負的成績,最終取得第五名。作為校園隊伍,她們在聯賽結束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放假,而是回到上海備考英語四六級考試,以及年底的期末考試。海港同濟女足成立后,海港俱樂部在組隊方面給予極大支持和重視,此前執教過海港預備隊的主教練、原國腳吳兵拾起主帥教鞭。這也是吳兵首次涉足女足隊伍教練席,讓他沒想到的是,在他開始了解新隊員前,這批“00后”的姑娘,已經先一步搜索起主教練的資料了。“感覺他就像是一個偶像般的存在,我們去網上搜了他的比賽視頻,頭球進球的視頻,然后分享到大家的群里,我們都覺得挺帥的。”2002年出生的孫彩鈺說。和球員時期的吳兵一樣,孫彩鈺在隊中同樣司職中后衛,海港同濟女足主要以三后衛陣型為主,除孫彩鈺外,包括2000年出生的周璐、2002年出生的沈倩倩、2001年出生的張天嬌在內,都是后防線上的主要球員。密集的賽程之下,吳兵會適時進行輪換。“他(吳兵)經常給我們講一些三人之間的整體防守,

ATG電子推薦

包括和前場的銜接,主要是圍繞防守戰術和意識展開。”2月6日19時,女足亞洲杯決賽上演,中國隊在落后兩球的情況下連扳三球,最終3比2力克韓國奪得冠軍。那天晚上到今天為止,我們每次重看當時的集錦,依然會有一絲頭皮發麻的感覺,沒辦法,那么多年里,屬于中國足球“贏”的時刻實在太少了,以至于我們多么希望,

牛牛

這一刻能夠多停留一會兒。關注那場決賽的人有很多,海港同濟女足的姑娘們自然是其中之一。曾經和許多女足國腳一樣,在普陀女足受訓的隊長曹嘉儀告訴我,那天晚上她和許多人一樣“那是激動壞了”。事實上,曹嘉儀是那個曾經更貼近于女足姑娘們的人。“2016年的時候,我就去看上海女足打女超了,我們很多人都在,那個時候我們是球童,可以在場邊看比賽。”她笑著說,后來她和隊友們因為各自不同的前程目標各奔東西,有些人繼續學業,有些人轉戰職業賽場,再要聚到一起就不容易了,“有機會的話,我們會找一個所有人都閑著的時候,一起去看看錢老師(普陀女足功勛教練錢惠)。”這支海港同濟女足陣中,2000-2002級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球員都有,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,日后都要繼續以學業為重,足球是她們實現自我、鍛造自我的一塊“敲門磚”。但足球,又一直是她們從小至今的喜愛。敢想、敢為、敢愛,是年輕一代應有、共有的人物性格特點。在這群海港同濟女足隊員身上,能夠清晰感受到濃厚的青春氣息與活力。因為足球,她們相聚到一起,也因為她們對足球的喜愛和堅持,讓各自有了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能。足球毫無疑問會繼續陪伴她們的人生,它并不總是需要成績、榮譽乃至名利。由興趣出發的喜愛和投入,往往更有收獲的可能,之于生活中的每件事也同樣如此。 來源: 微信公眾平臺 標簽:上海海港  ,